上海正全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不断集聚。通过研究制定“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加快培育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而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扶持科创企业,不少科技应用也得以迅速转化落地,在此“智慧城市”中,民众亦尽享便捷舒适的生活。未来,随着沪港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沪港科技创新联动料迎来新篇章。
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沪港两地强强联手、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科创生态圈,搭建多元化产业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共同为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上海正全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图为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其致力于推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打造从设计、制造、测控运控到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建设,推进航天资源开放共享。(新华社)
在上海,虚拟数字人可为顾客办理银行咨询服务,AI交互装置可以成为象棋老师,在一场直播中,AI数字人“小宁”更进行了脱口秀表演,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了数字生活的乐趣……以上这些,都是商汤科技带来的智慧应用。作为在港诞生、布局全球的AI企业,商汤科技已在上海建立了办公室,创新成果频出。而诸如商汤一般的科创企业,正不断在上海这座科创“理想之城”崛起。
综合科创水平全国第一
根据上海市科委提供的数据,到2022年底,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万家,支持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累计超过2600家,双创载体孵化服务企业近3万家,累计上市企业近200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中,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介绍,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并初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同时,上海还先后启动建设了李政道研究所、期智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研究制订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以加快培育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上海本土的智慧技术,亦持续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来自上海星环科技的“AI利器”Sophon Base数据科学平台及Sophon KG知识图谱平台,就在Gartner奥兰多数据峰会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AI技术对G20国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
顶尖科学家社区陆续建成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文章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希望沪港紧密合作,不断完善科创生态圈,搭建多元化的产业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表示,希望香港和上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手、共同创新,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科创中心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徐枫表示,上海已建立覆蓋各层级的人才培育选拔机制,集聚的外国人才和高端人才数量更均居全国第一,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而随着更多重量级的活动举办,上海更成为不少国际科创人才发展的乐土。
例如上海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5届。徐枫介绍,面向全球科学家颁发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亦在沪创设,每年评选一次,每个单项奖奖励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跻身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技奖之列。
在第五届大会期间,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所在的国际创新协同区和海智国际研发社区揭牌,到2025年前,顶科社区内将有多个联合实验室建设和全面启动。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也将陆续建成。
为了方便外籍人才在沪工作,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制度5.0版,截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7.8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7.1万余份、占比约19%。
,,ug环球官网(www.ugbet.us)开放环球UG代理登录网址、会员登录网址、环球UG会员注册、环球UG代理开户申请、环球UG电脑客户端、环球UG手机版下载等业务。
优势互补|发挥香港优势对接全球市场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表示,目前,临港新片区正全力打造滴水湖AI创新港,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产业生态、场景开放、基础算力和城市配套等优势,努力将其建成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国家智能产业集聚地。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临港新片区集聚了上下游企业130多家,基本上实现全产业链的布局。2022年临港新片区汽车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2634亿元(人民币)。接下来,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建设智慧路网系统,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并重点布局智能终端、元宇宙、AI For science、AI+行业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等领域。
在2022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不仅上海会场展示了众多科技新品,大会香港分会场也邀请顶尖AI科技机构一同展示虚实创新。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发挥香港国际化的区位优势,作为WAIC连通世界的重要桥梁,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创新科技发展落地。
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表示,科技贸易是科创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希望促进香港与上海的科创成果产业化,“沪港两地在科创领域是很好的伙伴,上海的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可以利用香港平台对接全球市场,两地也可以共同创新,共同服务全球市场。”
惠及大众|智慧应用落沪加速转化落地
愈加开放包容的科创环境,也令本地化科技应用迅速转化落地,市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随之提升。“我办公用的文件被家里的小朋友画上了涂鸦,正好看到有App新上线了智能擦除功能,简单操作就去除了不需要的涂鸦部分。”上海市民吴女士口中的“智能擦除”,正是上海本土企业合合信息研发推出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修复(inpainting)技术;位于上海长宁区的“AI食堂”,菜品皆由后厨的智能机械臂烹饪完成。同时,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智能回转台,还可以实现实时补餐,为食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在上海,AI数字人成为银行工作人员。(大公报记者倪梦璟摄)
在上海,多个科创试验区、创新港建成投用,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打造出不同的科创特色园区。例如位于闵行区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是面积最大、可盘活土地最多、可打造应用场景最全的“三最”园区。目前该试验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其中AI代表性企业超100家,世界500强企业24家,冀打造成为上海市南部科创中心及智能制造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落地在该试验区的节卡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是丰田等多个全球工业巨头产业链的协作机器人供应商,一些创新研发项目还入驻了新商业消费场景,将高科技机械手臂变身智能服务员。
开拓市场|进博会大舞台港资商机处处
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年的进博会期间,香港贸发局设立了香港食品馆和香港服务业馆,其中就有不少香港科创企业参与,广受欢迎,“我们也以进博会为平台积极推动香港科创企业落地上海。”
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上,人工智能专区汇聚行业前沿技术装备。(新华社)
据了解,2022年,有逾200家香港企业参展进博会。其中香港贸发局连续五年在会场设立香港服务业展区和香港产品展区,47家港企在两个展区展示食品、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基建及建筑、授权、资讯及通讯科技、创新科技、设计、品牌和市场推广等商品和服务。其中,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投资推广署在香港服务业展区的展位重点宣传香港优势、在“十四五”规划下的发展机遇,以及回归25年来取得的成就。
吕剑表示,今年包括上海的G60科创走廊,还有沪港大数据产业会在香港国际创科展上有集中展示;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市香港商会,以及内地的相关香港团体还将在上海联合举办支持内地港商创新发展主题活动,冀帮助内地香港企业更好地开拓内地市场,通过科技应用、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掘商机,提升核心竞争力。
评论列表 (0条)